在Jodorowsky的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电影里——除过之后的《獠牙》跟《彩虹贼》,这部他早期长篇电影《凡多和莉丝》相比起他大名鼎鼎的《鼹鼠》,《圣山》和《圣血》显得十分不起眼。 只是这部影片维持了Jodorowsky影片一贯的光怪陆离,开始的镜头确实是侧躺在桌子上的莉丝生吃掉一朵花,整个故事是一对情侣凡多和他腿有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一起去寻寻传讲中奇妙的“Tar之城“一路上的经历,途中不断的有不同的怪人诱惑凡多离开双腿不能动的莉丝,甚至还有凡多的母亲,而他们却仿佛一直都无法离开原来的地点——酷似煤矿的小山,途中还时常出现他们的幻象(时刻太久,记不清晰具体的,大伙儿自己看),在寻到了Tar之后,凡多却终于忍受不了莉丝,将她暴打致死,后来他十分后悔,按照莉丝生前的愿望将她埋葬,在坟头上放上了一朵花,并自己躺在她坟墓旁,直到落下的树叶几乎将他埋没,至此,影片在异常欢快的音乐中结束。 只是也许是由于对宗教的生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据讲这部影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观众被吓的四散而走,是因为受不了影片中残忍的镜头,只是看了这部影片我难道莫名其妙的感伤起来,我都不明白我该去想些什么,而Jodorowsky也由此开始他被放逐到海外拍片的生涯,只是之后才有了更经典的《鼹鼠》,《圣山》和《圣血》,也更富有反宗教的意味,相比起《凡多和莉丝》更加被观众认同。 可能此片仅仅是他古怪念头的最初尝试,尽管情节专门古怪,可倒也不至于不知所云,凡多和莉丝他俩寻寻的这座“Tar之城”是个异常奇异的地点,所有的城池在大灾难落临后都被毁了,只有Tar还矗立着,因此人们传讲只要到了Tar,就能够获得食物跟美酒,甚至能够获得永恒;到了Tar,才能够真正理解生命,能够爱也能够被爱,会着迷于以后,而且,Tar永久可不能遗弃任何一个人…如此完美的地点,能够看成是个严峻理想化的境地,接近理想国的过程自然有荆棘和劫难,更要经受意志的考验,而只有明白如何达成理想的人才能最终实现理想,一开始,凡多和莉丝相信只要寻到Tar莉丝一定能够重新走路,而他们所有的咨询题也都会解决,因此讲凡多和莉丝能够讲是失败了,尽管他们寻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最终依旧被湮灭在了对过分理想化的Tar的畅想中,这也是我觉得那个故事还存在了一丝凄美味道的缘故,凡多和莉丝的爱情悲剧可能正因为他俩的迷茫,尽管有生活的方向,却并不明白如何去达成自己的理想,最后演变为无望,末路,自我以及互相损害,这多多少少也印证了那个年代青年的心态——尽管Jodorowsky可能并没想这么讲。 精彩的配乐也是Jodorowsky所有影片的共同特点,惋惜只寻到《鼹鼠》的原声,包括本片在内的其他几部的原声只好接着寻寻了,我尤其是特不喜爱莉丝唱的那首“当我死后,将我埋在….”,曲调专门是优美,声音也专门有质感,尽管有那么点感伤,仿佛预知了这悲伤女的的结局一样。 还有确实是,片头的那些画,我不明白它们是否也是宗教画,也不明白是否因为没有看明白那些画造成我对本片理解的偏差,因此希望明白的朋友给我解答吧,关于如此的影片我只能介绍,而尽可能的少去评论了。